2023/04/17新南向人才交流的「迦南計畫」

演講者楊冠義
全體合照
講者與師生合照
主持人方俊能開場
演講情形
演講情形

演講者:楊冠義 「迦南計畫」負責人

出生於馬來西亞馬六甲

畢業於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

旅居台灣15年,是馬來西亞人在台灣 (社群) 發起人

Canaan Project 創辦人

主持人:方俊能

資管四乙 李明潔

楊冠義留在台灣工作多年的馬來西亞留台生、演講家和作家,他在台灣發展多年,曾任職於多家知名企業,也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並開展了一系列成功的業務。他的演講風格獨特,深入淺出,融合了個人經歷和實際案例,深受聽眾的喜愛和啟發。

楊冠義的演講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他講述的主題主要圍繞著企業管理、創業和市場經濟等議題,深入剖析了這些議題背後的實踐和經驗,並提供了許多具體的解決方案和方法。他的演講讓人感覺到知識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非常適合當代企業家和管理人員參考學習。其次,楊冠義的演講充滿了正能量。他從自己的創業經歷和企業實踐中,講述了如何擺脫挫折和困難,如何保持對未來的信心和熱情,並給予了聽眾很多啟示和鼓勵。他的演講讓人感到自己的內心被激發了,充滿了向上的力量和動力,讓人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最後,楊冠義的演講非常接地氣。他講述的案例和故事都是從生活中汲取的,非常貼近聽眾的生活和經驗。他的演講讓人感覺到他是一個跟自己一樣的人,能夠理解和關心聽眾的需求和問題。他的演講不僅是一個知識講座,更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分享,讓聽眾感受到了一種溫暖和親切。楊冠義的演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讓人感受到一種真實和親近。我覺得,這正是他演講的魅力所在,讓聽眾能夠從他的演講中獲得啟示和啟發,並將其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除此之外,楊冠義的演講還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氛圍。他尊重和欣賞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鼓勵聽眾勇敢創新和冒險,讓聽眾能夠在自由和開放的氛圍中交流和分享。他的演講讓我感受到了一種人文主義的精神,讓我更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並尊重不同文化和價值觀的存在,他的演講中獲得的啟示和啟發,將會對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和啟發。

企管三丁  吳秉諺

這次邀請到同樣是待在台灣創業的馬來西亞留學生楊冠義分享在台灣的創業過程,他從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畢業後同樣是從事媒體傳播的相關工作,我覺得和上一次池先生餐廳創業分享最大的不同是,池先生比較著重在商業模式的轉變以及如何在優秀的管理上仍舊保持穩定的獲利率,然而楊先生比較著重在社會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部分,除了透過台馬在經濟、地理位置和資源的差異性,在台灣創辦了屬於馬來西亞人的社群,不僅讓在台馬來西亞人能夠更適應台灣的生活,也能拉近馬來西亞人情感上的連結。

楊先生在Youtube上有建立了一個叫做迦南計劃的頻道,名稱是由聖經裡的迦南地一詞而來,我覺得結合宗教故事而實際付出的想法很不錯,我有去大概瀏覽了一下這個頻道,早期的影片比較著重在外國人來到台灣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或解決辦法,也有解說關於在台居留證和工作證要如何申請等,如果是台灣人的話可能就不會去特別注意這一塊,近期的影片有分享有關回到馬來西亞的生活分享等,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回到家鄉馬六甲參與元宵節的晚會活動,從影片上可以看到有舞龍舞獅、紅燈籠和各式傳統中華元素的存在,就好像是許多電影大螢幕最著名的唐人街場景,楊先生有特別提到馬來西亞華人著重保留一些在中華文化的傳統習俗等,即使在海外也能感受到濃濃的中國風,我覺得同樣在有華人的其他地區,像是中國、香港和台灣等,雖然絕大多數是由華人所組成,但相較於馬來西亞開發的較快速可能在建築或風土民情沒有保留得很完整,像是台灣過去還有受到各種殖民政權的統治,引進外來文化的影響下較沒有濃厚的中華文化風格。雖然各地大多有華人組成,但還是會受到歷史因素或民族性影響,雖然馬來西亞華人組成人口比例占比不多,但一個國家內能夠有兩種不同文化和民族組成而持續到現在,可見在馬來西亞彼此民族包容性是很高的,這點值得台灣學習。

楊先生的主要業務是連結馬來西亞人才與台灣企業作為橋樑,建造滿足雙方需求的管道,其實池先生和楊先生都有提到外國人,要在台灣就業是有一定的門檻,不管是企業徵才還是求職都要有一定的標準,然而馬來西亞華人具備了一項優勢,就是擅長多種語言的溝通能力,不僅是中文、英文還有粵語都能夠精通,也許工作能力不是最強,但在馬來西亞培養多種語言的溝通能力,已經讓他們成為了在國際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人才,不僅限在台灣。台灣企業看上了馬來西亞的優勢,開始不斷有國內知名的大企業進駐到馬來西亞,從本次演講內容的誠品百貨,成為了東南亞第一間的海外分店。楊先生還有分析過去來台的外國學生比例,馬來西亞是最多的,隨然近年越南和印尼的人數已超越,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依舊是馬來西亞學生海外留學的選項之一。

企管三乙  吳思瑾

本次演講邀請了楊冠義先生來分享他自己的創業經驗,楊先生是一位來台至今已15年的馬來西亞人,目前已經成功取得永久居留身分,他在台灣成功發起了社群─M.I.T,且創辦了自己的事業─Canaan Project,都是能夠給予僑外生許多幫助的資源。

來自馬六甲的楊先生本身是畢業自輔大影像傳播系的,剛畢業時他也確實是從事電視節目製作的工作,爾後轉戰與影像傳播較無直接關聯的媒體行銷及社群企劃,而在取得永久居留身分後,楊先生毅然決然辭職、自行創業。但早在2014年他其實就已經發起了名為M.I.T Malaysians in Taiwan的社群平台,已是目前全台最大的馬來西亞人社群,裏頭的人能夠透過社群向全台的馬來西亞分享生活資訊,包括婚姻、居留、工作……。

由於以前外籍學生畢業後留台十分不容易的,而楊先生畢業時剛好遇到了政策的轉換,成為第一批成功透過「評點制」留台的外籍學生,爾後他開始分享自己成功留台的經驗給其他有需要的馬來西亞人,所以最初其實只是想分享、解答外籍生留台的資訊,近幾年也在全台各地舉辦了許多線下的活動,其中包含了節慶的慶祝、經驗分享等等。同時它也建立YouTube頻道,將社群中多數人關心、疑惑的議題拍成3~5分鐘的影片,讓更多人能夠清楚、快速的了解。

近幾年,在政策的影響下,台灣境外生人數年年攀升,不僅如此,留台工作的僑外生業創下新高,其中在台留學的學生中以印尼、越南及馬來西亞三國為最大宗,而在台工作人數中,馬來西亞人亦高居第二名。楊先生從這其中看見了一種「需要」,亦即外籍人士的求職需求,因為不同於台灣人,法規對於外籍工作者的要求更加複雜,像是企業營收、工作證申請等,其實都造成外籍人士求職上的困擾。而對於那些想要將事業拓展至東南亞的公司來說,不論是在台或到當地求才,似乎都有一些問題點,在台有工作證申請的問題,在外國則面臨到對當地不熟悉的情況,因此就企業端而言,透過便捷的管道尋求適合的東南亞人才也是一大需求。而在這樣的背景下,Canaan Project─一個專屬於僑外生的求職平台開始了,它正是能夠解決這些痛點的一個平台,能夠協助企業招募需要的人才、解決工作證申請的問題,同時也幫助缺少工資訊不足的外籍人士找到合適的工作同時確保企業有這樣的意願。

透過這次的演講,我對於僑外生在台灣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實際的去知道僑外生要留在台灣的要求,以及面臨的問題等。我覺得楊先生願意且能夠聚集各地的異國學生、工作人士……,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幫助他們能成功留在台灣,大概就是他如今事業成功的第一步吧!而能夠從自身及其他人身上發現需要,則是最重要的關鍵。

企管三丁  吳祥瑋

這次的演講人邀請到的是成立專業僑外生求職社群平台 MIT Malaysians in Taiwan的發起人—楊冠義,同時也是上一次演講人池先生餐廳創辦人池家瑋先生的大學同學,在知道他們互為同學時,當下其實覺得蠻巧的,也認為他們兩位都很厲害、有實力,因為兩位都是遠從馬來西亞過來臺灣讀書的留學生,並且都在畢業之後於臺灣創業完成夢想。

楊冠義學長的工作經歷蠻豐富的,而且都是與大學所就讀的科系有相關,也是他自己有興趣的一塊領域,從電視的製作人去參與公視兒少節目之執行及後製剪輯、在媒體代理商IPG Mediabrands TW擔任社群行銷企劃,以及於《數位時代》創業小聚 AAMA台北搖籃計畫擔任社群的企劃人,同時也在YouTube 擁有自己的頻道,都是與媒體業有相關的工作。而他的MIT僑外生求職社群平台,主要是幫助在臺的僑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楊冠義學長提到說許多國外學生來臺念了書之後,卻都不是在臺灣工作,這導致臺灣的教育資源雖然投資在來臺留學生身上,但是並沒有把他們這些學生留在台灣工作,流失了好人才,因此創立了這一個平台,另外也是提供與幫助想在臺灣找工作的僑外生一個機會跟保障,而且在平台上有著符合資格的雇主以及能夠確保雇主願意聘雇外國人才,不僅幫忙解決想找工作的僑生,也解決企業主的痛點以及精準媒合東南亞人才。

另外楊冠義學長講到了在疫情之後政府大力招攬國際人力創三高,分別是:外國專業人員創高、移工創高跟留台工作僑外生創高,而大專境外生也陸續回升,這主要是因為臺灣的企業想要找東南亞的人才來幫助他們在新南向的推動,使得僑外生成為了企業新南向的最佳助力,因此政府便開始積極吸引更多僑外生來台就讀和工作,我覺得這是僑外生的機會,他們有著多國語言的優勢,還有英語能力的加分,使得台灣企業搶著要藉此幫助公司。

最後學長分享了他自己的「迦南計畫」,迦南在聖經中是應許地,於是就用迦南來為計畫命名,希望能夠協助找到適用的人才,在臺灣舉辦招募說明會聘請在台的馬來西亞人,協助馬來西亞的儲備幹部招募;在馬來西亞就與當地各校的校友會連結徵才,於留台生網路社群平台展開招募的計畫,吸引在地有經驗的留台生,多虧有了楊冠義學長的幫助,才能夠讓想找工作的人有機會,想徵才的企業也能有好的人選,最後引用楊冠義學長的話:「讓你的異象帶領你走不一樣的路」,能在職場上找到自己對於這份工作的熱情會更有動力。

企管三丁周祐群

我這次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參與了這次的演講,不過在這次演講中,我覺得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外國人在台灣的人數是不斷成長的,而且他們如果留在台灣,是可以增加我們台灣社會的勞動力與競爭力。

這次我們演講者楊冠義先生,是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華裔馬來西亞人,他可以說四種語言,中文、英文、客家話、廣東話,可以說,他是一位具備國際化能力的人才,當初來到台灣輔仁大學就讀後,就決定留在台灣工作,在工作到一定年限後,取得了台灣永久居民證,並且在這之後,他毅然決然的決定選擇放棄工作,決定創業,他利用自己在大學裡學習到的專業與自己本身的身份,創辦了一個網路平台,幫助在台灣工作、讀書、留學的馬來西亞人可以平安、快速的藉由他創辦的這個平台,去取得就業市場的機會,幫助台灣留下來自馬來西亞的人才,也幫助他們可以找到適合的工作。

在這當中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是一位基督徒,並且在演講中,他勇敢宣揚他現在的平台計畫「迦南計畫」,因為他相信神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命定的地方,而迦南地的意思,就是神應許給以色列人的美地,是一個流奶與蜜之地,他希望所有在他這計畫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命定的地方,而且聽到這邊,我真的很尊敬他,因為他敢於承認自己的信仰,並且把信仰帶進他的工作與日常生活中,我覺得這是我值得注意而且想要學習的地方,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做到跟他一樣的事,並且希望他能夠成功,繼續宣揚他的迦南計畫。

唯一讓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現在他創辦的這個網路就業平台,只有服務在台灣的馬來西亞人,並沒有特別的像1111人力銀行或是其他網路平台那樣,幫助所有人去找到工作,我覺得如果哪一天它可以擴大他的版圖,讓他的網路就業平台能夠不止服務在台的馬來西亞人,也可以服務來自世界各地,不分人種的去幫忙找到各自適合的工作崗位,我相信他會越來越好的,我也相信神會繼續祝福他,紀念他的工作與他正在進行的事。

還有就是他當天在演講時,有講述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地球村,全世界各地區的人才,不斷地在流動流出,而且全世界都在搶人才,如果我們可以,我們應該要走出台灣,看看國外的世界與市場,但其中有一個前提,就是我們的英語能力,我在這場演講前,我已經聽了很多遍,來自不同行業、領域、公司的領導人講述英文能力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具備英文能力,我們才有可能拿到高端競爭市場的門票,全世界各地最缺的,就是人才,像我們已經具備很大程度上的優勢,因為我們已經會了全世界公認比英文還難學習的語言,中文,我們已經精通中文的情況下,如果可以在具備一個英文能力精通,那麼我們的就業市場,將不會侷限在台灣、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我們的市場就有可能可以去歐美國家,去賺更高的薪水,去體驗不同國家的生活與文化,想到這邊,越發覺得英文的重要性,希望自己將來能夠把英文精通到可以進行商業模式的程度,並且可以在將來國際間的市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應華三甲 趙聲昊

楊冠義先生於4月17日針對其創業心路歷程與Canaan Project等進行演講。楊先生與前次的演講人池先生據說是輔仁大學的同屆畢業生,佩服的同時也讓人不免好奇這兩位的背景,是否有任何關鍵的共同之處,造就了他們想要創業的契機或是今日的成功?我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或許在那個時間點創業是正好搭上了那個時代經貿崛起的順風車?若是這樣,大環境的考量就真的是一門重要的學問了。

這次講者和上次一樣,也是有明確的動機才投入市場,他身為一個馬來西亞華僑,感受到當時想要在台灣工作有諸多不便之處,不僅是工作權益難受到保障、雇主方面也嫌手續麻煩,不願意考慮。因此分別創立了M.I.T Malaysians in Taiwan 這個facebook社群和Canaan Project平台。

M.I.T是目前台灣最大的馬來西亞人社團。另外還有創業、運動相關等多個不同領域,旨在幫助在台大馬人獲得就學、生活、找工作相關資訊的社團。當中也會舉辦一些特別的活動,讓在台大馬人們彷彿身在第二個家。我最有印象的是他們一年一度會舉辦的國慶日慶典。講者提到,他之前在馬來西亞生活時,也是像我們一樣完全不在乎什麼國慶日的,但自從來到異地以後,自己國家的國慶日就突然成為了重要的日子,「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吧。

Canaan Project是一個專門為僑外生尋找求職機會的社群平台。能夠有效地替企業主解決各式雇用外籍人士的疑慮。楊先生是說,這個平台能透過精準媒合東南亞人才與雇主,為企業主提供更好的招聘和雇傭外籍人才的方式。現在它與各領域企業合作,如:緯創、Uniqlo,開始培養外籍人才。

聽完演講,我深受啟發。創業的路上,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個有市場、有需求的方向,方俊能方學長也常常在上課時提到:要創業,首先要知道你能做什麼。楊冠義做的是在台灣的外籍人才市場,這個市場需求大,但一般的求職平台數字網站並不能很好地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所以他創立了自己的平台,專門為東南亞人才提供求職、招聘服務,解決了企業主與外籍人才的匹配難題。或許抱持著「能為別人做什麼」的這個心態,才會是在市場上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

另外一個讓我篤信這個觀點的地方是,他還通過建立各種社群來加強台灣與東南亞的聯繫,促進了兩地文化的交流和商業合作。這個發想在當時非常有意義,不僅是因為他給了在台東南亞人一個凝聚情感的歸屬、一個認識台灣的機會,而是因為只有讓人們更加了解對方,才能打破隔閡,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