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池先生馬來西亞傳統料理創業經驗分享

演講者池家瑋與主持人方俊能和教授林震岩
演講者池家瑋
演講情形
演講情形
演講者池家瑋

演講者:池家瑋  池先生kopitiam馬來西亞餐負責人

主持人:方俊能

課程名稱 : 星馬面對面

學生心得分享

應華二乙  楊采宜

今天池先生來跟我們分享他的創業歷程。在池先生讀書的年代,因為受到當時在馬來西亞的台灣老師影響,讓池先生和他的朋友想要來台灣留學,但是那時候僑生想要留在台灣的機會不多,除非從事醫療相關行業,所以池先生一開始的職業是護理師,但他發現台灣很少有純馬來西亞的餐廳,再加上當時他非常想念家鄉的味道,同時也想讓在台灣的僑生品嘗家鄉味道,因此開啟了他的斜槓人生。

創業的過程沒有想像中容易,他一開始先以餐車的方式開始拼湊夢想,因為餐車的機動性比較高,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因為馬來西亞的料理台灣人可能沒有那麼理解,所以當時上門的客人不多,再加上創業初期沒有什麼資金,而台灣人也分不太清楚馬來西亞跟新加坡美食的差別,所以池先生很感謝僑生的幫助,因為他們的捧場,讓池先生有動力繼續做下去,同時也離他夢想更進一步,後來租了一間店面慢慢的累積一些客源及經驗,就在他們逐漸上軌道的時候,八八風災來襲,導致店面無法順利的營業,所以池先生果斷退租,換到了大一點的地方,但是空間變大了以外,菜單的品項也要增加,所以池先生多次往返馬來西亞學習道地的食物,讓更多人品嘗,同時也慢慢變成擁有三間店鋪的老闆。

我覺得從菜單上可以看到池先生的巧思,他說想要讓每間店的菜單有不一樣的特色,所以三間店70%的菜色是相同的,另外的30%每間店都是不一樣的,他說這樣才不會讓客人吃膩,同時也能吃到更多不一樣的美食,我想這種經營方式,可以讓池先生在跟別的餐廳做比較的同時,會更有競爭力,同時選擇性也比較多,相對來說也會更長久。

這次的講座我覺得很貼近我們在未來創業可能會經歷的事,不管是資金問提、家人的支持或著是身邊朋友的鼓勵,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是有慧眼獨具的眼光以及一顆堅定的心,要在餐飲業殺出一條血路,我覺得沒有想像中容易,因為當今餐廳的選擇很多,要怎麼吸引客源並且讓他們一再上門是一門學問,但我覺得池先生在吸引客源這邊很值得學習,同時也做的很好,如果我是顧客的話,我想這種創新會大大提升我用餐的意願。而在疫情期間,因為很多人都不會到餐廳用餐,加上眾多的員工讓池先生在資金方面有很大的虧損,但是他並沒有解雇員工,同時也在疫情之下挺了過來,我想這非常不容易,他說如果現在放棄一切都沒了,他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生意跟心血都會付之一炬,而且跟家人說好回去馬來西亞的計畫也只能回去,所以我想池先生已經挺過去疫情這個大難關,以後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順利的度過。

這次的講座學習到很多,可以多多學習池先生的心態,不管在什麼地方相信都可以有所成長。

企管二甲  劉芛綺

馬來西亞傳統料理,在聽到這次的課程是由馬來西亞餐廳的講師跟我們分享時,心情很激動也充滿好奇,抱著對異國美食的好奇及對開業故事的疑問,開始了這次的課程。

令我驚訝的是,他的個人經歷,一開始居然和餐飲毫無關聯,他是一名來到台灣求學,後來選擇護理系並在醫院急診部工作的人,卻走向餐飲業,對此我感到很疑惑。在2013年,甚至應該說,至現在許多人都會認為,醫生護士是最好最棒的職業,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但他卻走向餐飲?記得講師一開始跟我們說,他選擇做「馬來西亞料理」而非「星馬料理」,我記得池講師說了一句,他說,大部分的人在提到馬來西亞料理時,都會和新加坡料理一起合稱星馬料理,但兩者其實是有差異的,他希望可以將馬來西亞的特色發揚出去,對此,他在菜單選擇上也有許多想法及一些困難。

他從小餐車做起,一開始沒有實體店面也沒有龐大的基金,他們一步步從流動小餐車再到夜市擺攤,後來有了店面,到了現在不僅有餐廳,甚至在努力地開不同風格、不同飲食的馬來西亞餐廳。講師有和大家分享,攤位和餐廳的優缺及比較,相對餐廳而言,餐車較自由彈性,租金等成本也較低,而餐廳則是較穩定也較容易吸引客人,依自己的印象,一般餐車的價格都比較低,因此能賺的也較有限,且許多顧客在面對餐車時,會擔心衛生跟整體的感覺,會認為吃路邊攤比較不好,但當開餐廳時,雖然可以解決許多關於顧客觀感的問題,但也容易迎來更大的壓力及成本。

2015年發生了一件是,導致他想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餐廳,但因問颱風事情發生了轉變,在颱風過境後,招牌砸下店面受到重創,後來他並沒有放棄,他重租了一個新店面,重新開店。我想如果是我,在面對相同事情時,我會選擇放棄,會有好不容易開啟的新生活,為什麼連老天都要欺負我,開始懷疑自己等想法,但他能重新振作並且重新開始,這讓我很佩服也很震驚。

在菜單選擇上,他並沒有因為來到台灣,就入境隨俗和台灣料理做結合,他依舊堅持自己的初衷,在整體菜單上採用純粹的馬來料理,老師也在課程中問了講師,會因為到台灣,為了拉攏顧客或是讓料理更符合大眾口味,而融入台灣元素嗎?但他堅持道,不會他希望能夠吸引在台的馬來人,並透過他們發揚宣傳這家店,他不會融入台灣元素,因為這樣就不是馬來料理了,不純粹,也就無法產生差異,他希望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聽到這一段話,覺得能堅持初衷很強大,在面對任何事時,心中總會有一個最初的想法,訂好目標希望未來如何,但在過程中,面對殘酷的現實,及龐大的壓力,初衷都會發生變化甚至與其背道而馳。

應華三乙  范氏賢

今天的演講讓我學習到很多知識跟獲得很多收穫。池先生雖然很年輕,但已經成為一位老闆,手下有三間馬來西亞餐廳。2014年創立至今已成為在台「馬來西亞餐廳」代表之一在「池先生」。他們賣的是一種異鄉遊子的鄉愁與台馬飲食文化交流,透過餐點的傳遞溫度與情感讓食物是變成最後的故鄉。

池先生為我們分享他創業的故事,創業以來一直堅持自己的初衷,漸漸吸引了許多旅台的馬來西亞人到訪但是在2016年9月的一個颱風擾亂了一切。在2017年2月18號“ 池先生咖喱屋”搬家了並改名為“池先生kopitiam”。同年9月“池先生kopitiam”公館店順利開幕。他也曾在2018年8月三元廣場B1美食街跟2019年3月信義誠品B2美食街這段時間開設。聽完這段介紹,我自己覺得他很厲害,很堅持去做自己想要做事情,也不會因為遇到困難而直接放棄。他也很勇敢,很有智慧跟清楚自己想往哪個方向去發展。

“池先生”的發展是以馬來西亞料理為主,他想透過食飲文化讓來往的客人可以認識馬來西亞。池先生對於餐點品質也很注重:醬料及原物料原裝進口,生鮮食材選用(本土雞肉,A級/特等級蔬菜)。除了餐點品質,擺盤也很精緻並具有特色。他也提到目前已設有中央廚房配送貨制度,未來朝向「加盟」方向邁進。從他的分享,我也更清楚,更了解他怎麼安排員工工作職級職等制度建立跟人才留任,員工的薪資及福利。池先生開了三間店,但是有些菜不一定在每間店都會有。他還跟我們分享正確成功獲利模式的三種類型不停的循環:產品型,創意行銷型跟管理型,每個時期的產品都需要重新自我評估並投入不同的資源。

從池先生的介紹,我覺得要創業真的不容易,在創業之前,除了要準備一份完整的創業企劃書外,我們應該要熟悉成立和經營一家成功企業所需的條件,在創業前了解需要考慮的問題與如何創業。“創業”是件人生大事,做為創業者,一定要懂得與他人分享。一個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的創業者,不可能將事業做大。只有當老闆捨得付出,捨得與員工分享,員工的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才能從老闆這裡都得到滿足。創業者需要的是綜合素質,每一項素質都很重要,不可偏廢。缺少哪一項素質,將來必然影響事業的發展。有些素質是天生的,但大多數素質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改善。如果你能夠從現在做起,時時犀利,培養自己的素質,創業成功一定指日可待。

很感謝今天能聽到池先生的分享人生創業的故事,也很開心他還特別帶來給我們很多張100塊的折價券,讓我們可以去他的餐廳享受美食。

應華三乙  范氏賢

透過老師演講的內容,我們可以知道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因此他們的美食方面也很豐富。馬來西亞的飲食文化就是從池先生的菜單出發的,比如經典小吃包含烤咖椰吐司,咖椰麵包等等,飲料部分就很豐富了不僅有馬來西亞的拉茶,咖啡,摩摩查查也讓我覺得很特別。不過因為用椰奶做的,所以應該蠻甜的。他的精緻菜單也代表了馬來西亞的美食,比如椰漿飯,經典沙爹拼盤也是一道我覺得·很好吃的菜。

當天老師也介紹池先生的經歷讓我覺得很羨慕。他1988年在雪蘭莪州出生的,2007年他就來到了台灣在國立師範大學的林口校區就學。到了2008年進入輔仁大學護理系就讀到2012年就畢業,同年也進入了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急診室工作。到了2013年他離開臨床工作,同年三月就開始創業生涯至今。一開始創業他買了一台二手餐車在輔仁大學後面的夜市擺攤位,因為在學校附近做生意,所以會遇到寒暑假的問題,所以他當年7月也確定在新店工業區和五股工業區班攤位。他自己設計了招牌及菜單,廣告刊版。在2015年8月8日他在大安區開了第一間店面叫「池先生咖哩屋」,他漸漸的吸引的很多馬來西亞的客人。

但是在2016年9月一遇到颱風把他店面大亂了一切。到了2017年2月18日「池先生咖哩屋」已搬家也改了名字成「池先生kopitiam」,同年的9月30日他也在公館開了一間。他也漸漸的進去百貨公司的美食街。2022年1月又開了一間在士林。聽完當天的演講我可以知道創業是一個很不簡單的事情,除了餐廳位置及成本之外我還要考慮到原物料,人力資源的·薪水和福利等等。但也謝謝老師已列出創業的困難和成本,讓我可以更了解而可以自己預算。也教了我們餐飲業的生存法則。

應華三乙  黃純晏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和跨國交流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台灣創業。他們帶來了新的商業理念、創新技術和跨文化的視野,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以下是外國人在台灣創業的一些主要特點和影響。

首先,外國人在台灣創業帶來了多元化的商業理念。他們通常在自己國家累積了豐富的商業經驗,並且對於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有深入的了解。這使得他們在台灣創業時,能夠引入新的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並且與當地企業形成有利的競爭關係。例如,一些外國人在台灣開設了創新的餐廳、咖啡館、酒吧等,引入了國際級的餐飲概念和經營模式,豐富了當地的餐飲文化。

其次,外國人在台灣創業促進了技術和知識的跨國轉移。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外國創業者通常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知識,並且與當地企業進行合作,促進了技術和知識的交流與轉移。例如,一些外國人在台灣創辦了科技創業公司,推動了人工智慧、生物科技、綠能等領域的發展,為台灣的產業升級和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三,外國人在台灣創業帶動了當地就業機會的增加。他們通常在創業過程中需要招聘當地員工,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尤其是對於擁有語言和跨文化能力的當地人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這有助於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繁榮。

但對於像池先生這種,來台灣求學之後決定留在台灣工作,也許剛開始還是在自己擅長的行業內發展,但之後卻選擇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嘗試自己創業,這份勇氣讓我佩服。從一開始的小餐車,面臨了寒暑假的問題,到在夜市擺攤自己製作招牌及菜單,後來遇到父親去世,才下定決心要在台北擁有店面,沒想到又遭遇颱風,迫使「池先生咖哩屋」要搬家並改名為「池先生kopitiam」,最後開設於百貨公司美食街,甚至分店等等。要創業並不容易,尤其池先生還是外國人來台灣獨自打拼,從發展策略、如何獲利、面對困難如何克服,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去解決。到最後成功,花費的不只是時間,還有心力。

池先生來台灣創業雖然不會遇到語言上的問題,但通常還需要面對不同的文化、法律、市場和商業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外國創業者需要適應新的文化環境,理解當地的市場需求和商業習慣。此外,法律和政策的差異也可能對創業者帶來一系列的挑戰,例如獲取商業許可、管理財務和稅務等。但最後,國外創業可能帶來個人成長和發展。在國外創業的過程中,創業者需要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例如語言障礙、文化差異、市場競爭等,這有助於培養創業者的創新精神、領導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抗壓能力。此外,國外創業還可能帶來豐富的人生經驗,擴展了創業者的人際網絡和社會資本。

應華三甲 趙聲昊

這次的個案聽起來更為平易近人,特別是講者從餐車開始做起咖哩飯的故事,讓我不禁佩服他的行動力。池先生Kopitiam現在是擁有大安店、士林店、公館店三家店面,可說是有頭有臉的品牌,但當講者在和我們分享他的創業歷程時,實在讓我難以想像他的背景竟然和料理或者經營管理沒有半點關係。講者在來台求學就讀師大僑生先修班,而後進入輔仁大學護理系就讀,畢業便進入醫院急診室工作,一年後離職開始創業。選擇離開護理職業自立門戶,並選擇投入馬來西亞料理的契機非常簡單,因為觀察到台灣當時幾乎沒有賣僅限馬來西亞料理的餐廳,通常會是星馬合併,又或者是調整了料理的口味以迎合台灣顧客。如此簡單的觀察卻讓我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所謂的「把握商機」。不是廚師的他,靠著驚人的行動力,從家鄉馬來西亞學習料理的製作。回台買了二手餐車,馬上就開啟了他的餐飲之路。

講者的經驗也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價值的建議。首先是關於向銀行貸款的行為,像我這樣膚淺的人很常有一種「貸款是一種風險很高、令人不屑的手段」這樣的想法。但沒想到的是,它其實就是類似於和銀行的合作關係,能夠有計畫地使用金錢,建立信用,銀行便願意投資。大幅降低了創業的成本壓力、縮短入行門檻,也不用太擔心利息問題。

另外,創業者應該擁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能來管理他們的業務。他們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業務計劃和獲利模式,以確保他們的業務能夠長期持續獲利。若有加盟打算,還需要考慮加盟的優缺點,加盟可以提供更多的名聲推廣和協助品牌建立,但可能會限制餐廳的自由度。以上種種問題,一個沒有相關背景的創業者能處理得來嗎?沒關係,交給顧問公司就對了。對於顧問公司的認識是我在這次演講中受益匪淺的項目,在這次演講之前,我便有聽過鼎鼎大名的麥卡錫公司,但卻不是很清楚他們具體而言是在做什麼。

在演講的最後,講者提到何謂正確成功的獲利模式,並將其分為三種類型: 產品型、創意行銷型、管理型。池先生的定位即是屬於產品型,然而這三種獲利模式並非固定,將自己定位成其中一種就好,為求長期穩定,必須定期評估自身條件,在環境下的競爭力並投入相應資源。餐飲業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行業,各項成本壓力、管理方針的變動都可能動搖整體的營運。想必要入這行會需要很大顆的心臟。

應華三甲  張妙慈

雖然從國中的課堂上就聽過馬來西亞,我對他的印象主要來源於來台發展的馬籍明星,依照地理位子他似乎和印尼、越南等一樣屬於東南亞,但是他對於我來說,馬來西亞似乎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國度。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越南來的外籍人士,以美式來說似乎日式、泰式、越式的較為常見,但是馬來西亞的店面似乎不是很多,即便現在椰漿飯、肉骨茶、沙嗲漸漸有了知名度,但是對於我這種很少接觸東南亞美食的人來說,東南亞的飲食就是似乎很有名,也有部分特別、好吃的的,但是大多數香料放太重,不是我能接受的口味。

這兩年透過課堂與馬來西亞的同學,我漸漸了解到馬來西亞的人口分布以及華語文教育的成功,當然也了解到馬來西亞華語教學的現況,而這堂講座除了讓我對馬來西亞人的印象更加具體、活靈活現,更重要的是引起我對於馬來西亞文化和飲食的好奇心,會更願意讓自己去嘗試與了解馬來西亞! 然而這場演講的過程中,最令我受到震撼的其實是創業的艱辛和態度。

我們常常聽到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然而創業的選擇似乎增加了遇到風浪的機會。透過池先生的演講我發現創業之初成本的有限、客源、時節成為了會遇到的問題,之後需要增加收入,導致池先生冒險租了店面,而這時候地點的選擇、成本的增加成為了基本的考量,創業中期也必然會遇到考驗,而颱風的來襲除了導致心血的摧毀,更讓池先生背上債務,是因為創業而面臨的一道大坎。而創業最重要的其實是打出品牌,而這也是池先生現在正在做的,除了大量的宣傳,還需要控管分店品質、控管評論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也成為池先生要學習的一環。在演講的後半部,池先生提到現在面臨不進則退的局面,以往池先生靠護理系轉開飲食吸引顧客,現在熱度已經下降了不少,所以除宣傳與口碑的建立,特色與創新成為突破點。目前甜品與下午茶也成為池先生眼中的商機。

台灣是個美食層出不窮的島嶼,外食更是台灣民眾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這樣的情形也導致台灣餐飲業競爭激烈,以手搖店來說Coco在四、五年前可說是風頭正盛,而如今得正、五桐號、麻古等手搖店紛紛崛起,有各自的主打與特色,Coco在受歡迎的排名中可說是直線下降。同樣的情形我相信也可以套用在池先生所面臨的問題,所以池先生才更向我們強調不進則退的重要,而透過池先生這樣鉅細靡遺的訴說每個階段遇到的風險,讓我對於創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而他這種勇於挑戰、堅定面對困難的態度和心臟,也是我透過這場演講所看到,認為我自己很需要加強和學習的。

會計三甲  陳奕叡

行動餐車是一種越來越流行的餐飲業態,它以移動性和靈活性著稱,能夠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餐飲體驗。但講師說他以前在推餐車的時候,居然要等警察先離開才能上去補位,不然位子就會被其他推餐車的占走,這對於第一次聽到這種事情,對我來說感到有點荒唐,後來我有去查了相關資料,行動餐車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的貢獻其實是大的,行動餐車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方便、美味的餐飲服務,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的商業和旅遊發展,只是雖然這是優點沒錯,但這些人有可能影響到交通也是事實,發展出這種文化也是無可奈何,但又在情理之中。

講師放棄了護理師的工作轉而投入到咖啡屋去實現夢想,這再震驚了我,雖然後來因為美食街8坪一個月1萬的水費 (而且這費用還不是在熱季的) 而放棄在那裏駐紮,但換做是我有了穩定工作後,也不會有像講師這樣勇於追夢的勇氣,話雖是這樣說,但如果有能力的話,我想這仍是值得學習的地方,畢竟如果講師沒有邁開腳步挑戰的話,就不會有後來小規模容納20人的,池先生再到大規模的池先生,而若不是如此,我們也不會有機會在課堂上,聽到有關各種知識的累積還有經驗的分享,更何況還有100元的底餐券可以拿,下次有機會我也想去台北吃吃看,據講師說池先生Kopitiam意思是「咖啡館」它的菜單包括了來自東南亞的各種經典美食,例如辣椒蟹、海南雞飯、炒果蝦,他還特別強調了醬汁才是靈魂。

另外,講師也說了他在餐廳的裝修上野花超過100萬的費用,說是希望用獨特的裝修風格讓人印象深刻。這讓我感到非常有興趣,因為我從來沒去過東南亞,對於當地的所有知識可謂全部來自於以前國中高中的地理課本,還有網路上的資料,加上我也不會特別去查,所以對於一家完完全全的東南亞風格餐廳,我可以說是非常感興趣,在我聽完演講後,其實我有去查了資料, 池先生 Kopitiam 的價格儘管店內提供的食品和服務質量非常高,但是價格卻相當合理,似乎是讓人感受到物超所值的消費體驗。

他們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環保措施,例如使用可重複使用的餐具和杯子,減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減少對環境的負擔。池先生 Kopitiam 還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社區活動和慈善事業中,並且為社會做出了貢獻。我認為池先生Kopitiam 的成功,不僅得益於他們對品質和文化的重視,也得益於他們對消費者的關注和尊重。他們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也通過各種方式與消費者進行交流和互動,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反饋,進而不斷改進和創新。

我相信池先生 Kopitiam 的成功得益於這種對消費者的尊重和關注,同時也會為其他餐飲企業提供借鑒和啟示。總的來說,我非常喜歡池先生 Kopitiam 的獨特風格和美食,他們的服務和社會責任也讓我深受感動。我相信,隨著池先生 Kopitiam 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他們會在餐飲行業中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也會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我期待著未來有更多的人能對於那些想要體驗東南亞美食和咖啡文化的人,(也就是我)來說,池先生 Kopitiam 看起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也期待著未來有更多的人能夠體驗到池先生 Kopitiam 的美食和文化魅力,讓這種獨特的文化和美食風格能夠在更多的地方得到發揚和傳承。

企三丁  周祐群

這次池先生店的創始人來演講他的創業過程,真的讓我覺得印象深刻,因為一開始,我還以為池先生的創始人是一位同班同學,哪知道是今天的演講者,在這當中,雖然說將來如果我要創業,我應該不會走餐飲業這一方面的路途,但其中創業的過程與故事,卻是可以大大借鏡於我未來如果需要創業時,該怎麼去做、怎麼去想。

我覺得在演講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當初池先生在台北開的第一家餐廳,結果因為颱風來襲,導致招牌被別人家掉下來的冷氣機砸壞,結果房東和掉下冷氣機的那位屋主,竟然說這是天災,無法承擔相對應的法律及賠償金額責任,幸好那時候隔壁對面街更大一家的餐廳不續租,然後讓池先生的創始人不止可以轉換一家更大空間的店面,也可以省下裝潢費用,這不止是一次更大的改變,我認為也是池先生創始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從一家原本小小的店面,轉換變成一個真正的店面,而且還是一個更好的位置的店面,危機化為轉機,池先生的店面在這個時候,我認為才說真正有了立足之地,而且在台北,我真的覺得,房東真的過得很爽,你想想看,一個店面月租25萬,一個月25萬!對於還沒出社會的我,這個簡直是做夢一樣,躺在家裡,就可以月收破百萬,因為不止一個店面是那個房東的,是一整條街的店面都是這個房東的,我真的覺得,當房東真的太爽了,如果將來可以,我一定也要買一堆地或店面,然後租給其他人,這簡直是不要太賺的生意。

然後後續,池先生也講解了當時在疫情期間,他為了能夠讓店面能夠繼續撐下去,把他買的一個3000多萬的房子賣掉,只為了能夠把店撐住不要倒閉,因為池先生創始人知道,他是小本經營,承受不起把店面收起來的風險,因為池先生的創始人說,如果把店面收了,不是馬上止損,而是損失慘重,因為會損失裝潢費,因為房東會毫不留情的直接打掉,而且不止裝潢費,人事也是一大重點,現在員工非常難找,能夠留下來,繼續穩定工作的,更是稀少,因為人會找其他工作,去更好薪水的地方打拼,所以池先生也面臨到,如何用好人事費用,用吸引力高的薪水留住人才,我覺得,有時候,老闆也有會面臨到人力不足的問題,我覺得,在什麼位置,就要開始去思考如何發展成為這個行業的最好,雖然創業困難,但只要成功了,度過那段最艱辛的日子,我相信,人人都可以成為月入百萬的小富翁。

企三丁  吳祥瑋

這次的演講很開心是池先生餐廳的創辦人—池家瑋先生,因為池先生餐廳是一間在國內非常道地的馬來西亞料理,池家瑋先生在演講的一開始就提到了為什麼會想要在台灣開設這間餐廳的原因,當時他在台灣唸書就發現為什麼在路上常常看到的都是「新馬」料理,而不是將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分開,因為他知道兩國雖然鄰近,但料理還是多少有差異的,比如說新加坡的肉骨茶口味是以胡椒為主,但在馬來西亞則是以藥材為主,因此他就決定開一間只有馬來西亞口味的餐廳。

在池家瑋先生介紹自己前,很難想像他以前是念護理系的,也在醫院工作了幾年,後來就因為想要開立一間餐廳,而開始向銀行貸款買一台小餐車到處擺攤,起初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例如遇到警察取締、寒暑假的學校附近沒有客源等等,不過他也說小餐車也有著優點像是沒有店面租金壓力、地點不受限,後來也進到夜市租了攤位,直到後來才擁有自己的店面,也因一場颱風發展出了第一家池先生kopitiam,之後生意也越來越好,陸續也開出了幾家分店,特別的是每間的分店料理不完全是相同的,這也是池家瑋先生的策略之一,讓客人能吃到更多變化的馬來西亞料理。池家瑋先生也與我們分享了他創業的經歷與感想,他提到創業你必需要有勇氣、自我的認定以及信心並且掌握時機,因為當時台灣是真的沒有什麼專門以馬來西亞為主的餐廳,他也看到了這個機會並把握住,到現在也做成功,而且也要不斷地去學習。

他也透露有另一個目標是馬來西亞的燒臘,客群以在台的馬來西亞為主去推動傳播發揚;池家瑋先生有提到成功獲利的模式並舉例餐廳:產品型(雙醬咖哩)、創業行銷型(梳油頭)、管理型(築間火鍋),三種的類型會不斷循環,每個時期的餐廳需要去審視評估並投入不同資源,而他的發展策略也是專注於以馬來西亞的料理為主,並透過餐點來認識馬來西亞這個國家,餐點的品質也是層層把關,並在中央廚房調配醬汁與餐點再配送至各間分店。我覺得池家瑋先生完成了他在台灣開設馬來西亞餐廳的夢想不簡單,這也是因為他的努力,而且他又是一位從馬來西亞過來台灣創業的人,相當不簡單,聽完之後的收穫也是許多。

企三丁 呂偌薇

這個禮拜邀請到池先生的品牌負責人,來和我們分享他的品牌創業經歷,從一台小餐車開始起家到現在開了三家分店,背後沒有任何投資人的金援資助,全靠自己和老婆白手起家,我覺得很貼近一般人創業的經歷,同時也讓我們了解未來如果想創業,會遇到的問題或是該如何經營品牌。

池先生從小攤販開始,主要的顧客目標是馬來西亞人,透過馬來西亞人來當傳播媒介,但是到處擺攤沒有一個固定的客源,所以開始在夜市租攤位,在預算限制下,只能自行設計招牌、攤位看板,之後因為家裡的變故,讓池先生決定要開一家店面,看似一帆風順的經歷,就在這時候因為颱風關係砸壞招牌、租金喬不攏等原因迫使他們只好另尋場地,於是就有了池先生Kopitiam大安店,一年後開了公館店,去年開了士林店Premium,總共有三間店和兩間倉庫(中央廚房),在攤販與店面之間各有優缺點,池先生也和我們分享在擺攤被警察取締的經歷,以及真正的馬來西亞料理,像是星馬料理之間的差異等等,讓池先生決定好好的做一間真正道地的馬來西亞料理。

池先生Kopitiam 未來的策略是走向加盟方向發展,有中央廚房的配置,可以來配送原料貨物給各加盟店,同時也有訓練員工的機制和階級制度,薪資福利也會適度調整;餐點方面品質把關,像是原物料原裝進口以及食材選用,擺盤精緻化等來提升整家店的品質,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才會有進步的空間與動力,首先要去了解自己品牌的定位在哪邊,再來要明確了解目前發展的階段,不同階段要投入不同資源,避免浪費成本,人力資源、原物料成本都必須不斷衡量,池先生告訴我們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學習,雖然開了三家店,但是池先生也學習不同料理且將在未來開設燒臘店。

我認為在創業過程中必須要認知到,不是一路上都會很順利的照自己的步調發展,許多因素都有可能會從成功邁向失敗,就像池先生遭遇到的挫折一樣,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面對當前問題把危機化成轉機,再來是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我覺得有目標,才會有動力去完成進而實現夢想,池先生也說到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模式,我們必須去不斷審視品牌,還有衡量市場的發展機會,池先生就是抓住了時機成功發展出現在的三間分店,兩堂演講學到好多,之後有時間一定會到池先生kopitiam 去品嚐道地的馬來西亞料理。

企管三乙  吳思瑾

這次的課程請到來自馬來西亞的池家瑋先生,分享他在台灣創業的經驗,其中包含他的餐廳─池先生Kopitiam的介紹、創業故事、發展策略等等,並給了台下的我們關於創業的建議。首先池先生介紹了池先生Kopitiam這家餐廳,他最大的特色就是只賣「純」的馬來西亞料理,與市面上常見將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合併為「新馬料理」的其他餐廳是不一樣的,池先生說明其實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兩國雖然地緣相近,但他們的料理還是有一些不同的,因此池先生才會決定自己來做。

接著池先生說起了自己的經驗,他是在2007年來台灣的,依照當時的規定,外籍生是需要先讀一年的先修班,所以他就在林口師範大學讀了一年僑生先修班,這與他之後的創業也有很大的關係,稍後會在進一步闡述。爾後進入了輔仁大學就讀,而令我驚訝的是,他讀的竟然是護理系!先不說在台灣男生讀護理系就很少了,更何況是一個僑生,我完全想不到為甚麼會選擇這個科系!原來是因為當時的僑生要留在台灣其實不像現在這麼容易,而醫護人員就是其中一種能夠留在台灣的職業,所以才會選了護理系,畢業後業如願留在台灣,並進入醫院工作。

後來池先生就離開了醫院,決定投入純馬來西亞料理的創業之中,其原因正如同前面所說,在台灣沒有他滿意的馬來料理。於是他在2013年購入一台二手餐車,開始在他的母校──輔大後面擺攤,再慢慢拖展到不同地方,也回到了林口,一來是在自己的熟悉的地方,二來這裡也有許多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人。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在輔大夜市內租了一個攤位,開始在固定的地方營業。講到這個地方,講著也跟我們分析了餐車與攤位的優缺點,像是租金、營業時間、衛生、客源……的差異。

隨著時間推移,因為家庭因素,讓池先生毅然決然要開一間自己的餐廳-池先生就誕生了,也做得有聲有色。可惜,一個颱風,就讓餐廳又陷入困境。不過,講者也在因緣際會將危機化為轉機,放棄原本的店面,另外找了一間更大的店,並更名為「池先生Kopitiam」。後來也陸陸續續開設了兩間店,在這期間也曾進駐百貨公司,但美食街相較於街邊店說,不但要依據合約抽成,時間也比較沒有彈性,帳單還需另計公共用電等等,成本較高加上疫情影響,因此也就退出了。

「池先生Kopitiam」這一路走來靠著對於「馬來西亞料理」的堅持,最開始吸引了一批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或旅台人士,再到一般對於馬來料理有興趣的人,透過料理來宣揚馬來西亞文化。秉持著份心意,不但食材精心挑選,更是不惜提高成本,連某些原物料都從馬來西亞進口。也經常往返馬來西亞與台灣兩地,只為了學習道地的馬來料理,研究菜單。這也是池先生給想創業的人的一個觀念:「一定要親自去了解自己做的東西!」。

這次的演講,不僅僅是創業,更是一個到不同國家,從一個領域跨度要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產業的創業,我認為池先生除了努力,更是準確地把握住了時機,能在還沒有馬來西亞料理店時就搶佔先機,此外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覺悟,才能大膽的在異地發家,最重要的是,從原料的堅持就能看出,他能秉持初心,我認為這才是能讓池先生走過一路以來的風風雨雨的根本理由吧。我相信創業一定要付出超乎的努力,但大家肯定都付出很多的努力,所以還需要一點運氣,並能洞察先機,還應該具有像池先生這樣的精神與覺悟,才能長久。

企管三丁  吳秉諺

今天有幸能參與到池家瑋先生分享,有關從僑生身份的學生一路到餐飲業公司負責人的創業歷程,原本第一印象從事餐飲業的大多都要相關科系畢業才能具備相關知識,但了解池先生的背景之後,才知道原來是從護理系畢業的,甚至還有在醫院有過實習經驗,因為多方因素的考量,最後選擇推廣馬來西亞料理並成立餐廳為目標。也許有時一個很單純的想法,反而成為創業成功的契機,太多的考量和想法反而會阻礙創業的機會,我覺得創業的態度,可以用耐克球鞋公司的一項標語:「Just do it !」,我們不知道結果會不會成功,但做了就知道,也許真的有那麼一點機會,就是在我們努力實踐下所找到,那成功就是你的,一般人總覺得創業很困難,但我認為大多數人,總是有預設立場失敗的結果,才會使他們卻步,也有可能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就如同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一樣,每個人天生人格特質不同,在學業表現不盡理想的學生,不代表未來他就是失敗的,如果有找對方法,他在人生路上一樣成功,所謂因才施教,套用在創業的觀點,不同領域的行業要創業成功方法會有所不同。

我覺得池先生還有一個想法很棒,就是堅信自己的創業理念,推出的馬來西亞料理就是百分之百原料,口味完全是正宗的味道,不僅能讓馬來西亞來臺的學生或其他人能品嚐到道地的家鄉味,正宗口味的料理才能和其他類似的料理有所區別,如果今天的料理是為了迎合臺灣人口味所開發的,這樣不僅流失了原本馬來西亞鄉親的信任,時間一久臺灣人也會覺得乏然無味,沒有記憶點。同樣是普通學生的池先生創業是從餐車、攤販再到餐廳做起,我覺得這樣循序漸近的經歷才能更了解自己所需,有了經驗更能面對開設餐廳所需的問題。

我覺得透過加盟方式推廣更需要建立優良的管理能力,才能使總店和分店的品質一致,池先生在產品料理方面運用中央廚房控管,這樣不會因為分配到不同分店口味落差太大,我認為最難的還是在人事方面,池先生也有在這方面提及。在不同店的營業額有明顯落差的時候,員工的薪資是否要平等,要如何在員工的福利制度與餐廳營收間取得平衡。池先生在創業過程中也是有遇過不少困難,有時警察臨檢在不同情況下可能都會影響當天的業績,我也從中得知餐車的營業據點也是很有競爭力的,有時候要提早幾個小時卡位才能獲得最佳位置取得客源;還有之前颱風把招牌吹垮了,雖然餐廳是用租的,但房東不會負責那方面的賠償,為了節省成本,池先生只能當下決定無招牌營業一段時間。隨著餐廳規模擴大,身為餐廳負責人不僅要規劃好自己各方面的成本,還要增加各式各樣的菜色豐富滿足客戶的需求。

資管四乙 李明潔

周一上課時,聆聽了來自馬來西亞的池先生分享他的人生歷程及餐飲創業之路,對於他的印象,是一位為人和善親切,非常樂於分享自身經驗以及富有樂觀正向且積極態度的斜槓青年。池先生講述為何想來台灣念書,基於什麼原因想留在台灣發展,也跟我們分享了當時的僑生就讀以及就業的情形;池先生也分享他的整個創業經歷,並非餐飲業出班,會想從事餐飲創業,一來很有上進心,想要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另一方面,對於自己的國家美食非常有信心且樂於分享,希望道地的馬來西亞美食能在台灣發揚光大,也能讓留學於台灣的馬來西亞學生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僑生,可以在異鄉吃到屬於童年回憶的美味,初衷非常簡單且強烈的去執行,且非常有商業頭腦,一開始就明確目標客戶族群,就是東南亞的學生、想要品嘗異國美食的過客,即便過程日夜奔波,且一開始創業並非有財團在背後大把金錢的資助,所以自身資源都是向附近、家人求援,一步一腳印地去奠定基礎,雖說過程艱辛自不用說,但是那些經驗那些資源都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能這樣從一輛餐車、一個小小攤販、一間小餐館、再到現在好幾間正在拓張的馬來西亞美食餐廳,他分享了自己與家人是如何規劃、研發餐點、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打擊、天災以及人際方面的不順,他的撐過且變得更加資歷豐富。

池先生在分享過程中也以學長般的角度幫我們分析了行動餐車以及攤位的優缺點、以及假如我們未來想要真正進入餐飲業,可能會面臨到哪些困境,需要怎麼解決、發展政策要如何規劃並以自己為例去做解說及檢討;也還跟我們分享了正確的成功獲利模式,就是餐廳內外部、無論是廚藝、食材成本以及財務方面,都要掌握在自身手上,一定要對自己的產業瞭若指掌,才能真的做到管控,而不會被一些不良屬下吃裡扒外而導致營業虧損等等。

他也分享,一家好的餐廳,要有基本招牌菜,但表者整家店的風格與標誌、再來是創意型,不能一直只主打固定的餐點,客人會吃膩,尤其是又是經營如此大規模的餐廳更是如此,一定要定期研發新品項並投入不同資源,就像他會花幾個月的時間回到馬來西亞的鄉村,去學習新的餐點,道地且用料天然實在的原物料從當地進口到台灣,為的就是要保留最真實的馬來西亞風味,而不是被改版後的混合風格的料理。

最後池先生也建議我們若要創業,會需要且必要哪些條件才代表自己已經準備好創業;加盟的優劣勢、以及需要時刻分析強項、既有的資源以及自身不足之處,還有最重要的,要精算餐廳獲利計算,人力、食材成本(最高)、房租租金等等都要算好比例及配額,最後也勉勵我們,進入餐飲業的生存法則:不進則退,沒有時刻注意市場動向,多有創意餐點,沒有進步就會被追趕上甚至被淘汰掉,而且誠信至上。很感謝池先生的演講及分享,真的受益良多!!

企管四丁  謝紅翠

我是外籍學生,我來自越南。因為喜歡經營,所以我就選了中原大學的企業管理系。我希望畢業之後能經營自己的產品,當自己的老闆。因為沒有什麼經營的經驗而且錢也沒有很多,所以畢業後我想從擺攤位開始創業,因此那天學長的演講對我有很多的影響,一來是讓我之前對擺攤子的問題解開,帶來給我創業的動力與二來讓我知道創業會遇到什麼困難,我們怎麼去面對,解決它。通過池先生的演講我學到了:

學長選了賣馬來西亞的料理。第一步他請老婆替代她貸款銀行創業,他選了擺攤在大學門口,因為有滿多馬來西亞學生與台灣學生和以來買他飯。菜單也很簡單只有3道菜。這樣可以減少準備材料的時間, 因為是擺攤若弄太多,各種道菜賣不完就材料會放不了到隔天(減少存貨,節省時間)。因為是擺攤子所以會遇到一下環境困難第一是警察取締民眾檢舉,第二食品衛生易有疑慮,第三客源不易掌握當然也有優點是地點不受限制,營業時間彈性,店面助金壓力少。

通過街邊店與百貨公司內美食街的差異,我們知道以後以自己因該要怎麼選開店的地方在街邊店租金是固定,水電費是按照帳單收費,人力是比較多,規範也是自訂為主,但在百貨公司美食街租金是依據營業額多寡而簽約,抽成比例,水電費是按照水表計算要與其他櫃位均攤公共用電,人力會少,規範: 需遵守百貨著規定。

學長有給了我們很多貴寶的經驗。第一:正確成功獲利模式有產品型,創意行銷型,管理型。第二:給每一個想創業的你。第三:餐飲業容易面臨的困境。人力資源:人才招募及培訓,薪資及福利。原物料,成本:調漲幅度。餐廳定位與品牌價值。第四:餐廳獲利如何計算:人力25~30%,食材成本35~40%,房租租金 10%,其他開支:5~10%。最後我非常煩謝各位老師給我們機會靜聽池學長的演講。學長準備的內容也很豐富讓我們大開眼界,學習了很多好東西關於創業。

企管三丙  郭子郁

很高興池老闆願意來分享許多創業路程的細節與辛酸,很直白的描述創業的出發,跟妻子勇於實踐創業的想法和抓住客群,慢慢從餐車、小店到連鎖餐飲。過程中肯定面臨更多經營問題及管理困難,也漸漸拿捏清楚各項費用成本的控制和利潤的掌控,聰明地沒學過也拿捏住,清楚定位自己池先生馬來西亞餐廳的形象。

對於料理的堅持,也肯於持續學習,不因小有名氣而忘記餐飲的初衷,持續給在台的馬來西亞人最道地的料理,而精緻化設計餐食擺盤,讓台灣人有吸引力嘗試。在成本管控上,選擇在台北建立局部優勢,及中央廚房形成自身的規模經濟和範疇經濟,對於用料那一些該進口,哪一些因應台灣物料該做調整,也必須時刻應變。加上近幾年疫情,除了貸款與補貼的資金周轉應急,也必須有足夠的資本消耗以及穩定的客源,這些都是得來不易的戰果;過程中該如何裁員不失人心,該如何激勵保留戰力,都是需要時間培養及良好的道德判斷。

成立的途中雖有媒體來宣傳一下老闆的背景,離鄉在外地成立外國美食餐廳,也仍舊要維繫著各利害關係人的關係,池老闆也跟著趨勢謙遜地學習社群經營以話題製造,以及在各分店保留店內自出的30 %特色料理,讓消費者在每一間有自己的偏好。

在百貨公司美食街也嘗試過設立分店宣傳品牌,開設的同時比較街邊開設的差異,分析出優劣,在適合的時機決斷終止。將預期效益轉移給未來的資本策略佈局,漸漸多角化,在馬來西亞餐飲系統下觸及燒臘料理;多一種目標市場,也多一塊分擔風險,在目前的競爭優勢上,將原有的人力培訓並轉移過來,中央廚房持續統一管理,可能還需要再經過一些市場調查看適合的地理範圍,以及競爭對手和利害關係人,透過已有的人脈快速掌握採購來源,甚至形成某種形式的策略聯盟。在已有的品牌上發揮談判力觸及更多通路。池老闆還在壯大企業的路上,希望有機會品嚐看看精進的餐飲產品,甚至多多觀摩日後的發展與合作。

隨著生產者市場人力資源的移動,人力的缺口如何開拓以及增添吸引力,也是整個餐飲產業大環境要面對的趨勢,許多餐飲使用數位化電子產品取代人力成本,但又如何保留餐飲服務的溫暖呢?就像我去過一間西餐義大利麵店,但消費起來像是在百貨公司美食街的服務,在這樣的過程中就會覺得他的附加價值不高,若是單價不低就不會願意持續消費,雖然多數業者已經明白品牌經營的重要性,但是對於品牌溢價的空間拿捏得度,還是一門學問。再次感謝能收穫如此豐富的分享和交流。

心理四乙  黃崑華

池先生今天的演講,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歡樂且用心,他不像是來教育,以高高在上的姿態進行教導,更像是以一個朋友的方式,跟我們分享他成功的喜悅以及秘訣,池先生用最為直觀,卻只有他能看到的特點,就是台灣地區常把星馬食物混為一談,將自己最為喜歡、專業的馬來西亞食物發揚光大,然而雖懷有如此想法,池先生也不是一開始就有如此路線,希望在護理界能有所建樹,當然,所有人都想一條路平步青雲,但世事哪有那麼簡單,轉換跑道,又何嘗不是一個好路,然而將未來全部押上,雖是一種看似浪漫的道路,然而是如此魯莽,一步步從餐車做起的才是明智之舉,慢慢發展,慢慢改進,仍是一條困難的道路,餐車的路慢慢的發展,小小的,成本壓力較小且更加自由,然而一直如此可是不會進步的,池先生終究走向了開店的路,也非一路順風,然而不斷的努力以及精進,最終終於達成了一番成就,讓人垂涎三尺。

池先生的故事十分振奮,讓人想跟上那道路,激勵我們,充滿精神的向我們傳發,傳發的不是那份道路要我們複製,而是那概念,那激勵我們的概念,努力,仍是努力,改變道路不是放棄,而是找一條適合自身的道路,我們在這人生的漫漫長路上行走,何嘗不多是困難,我們該如何行,害怕、擔心,但路總是在前,我們不斷行走,我們不斷爬行,讓人只望有一天能有所建樹,馬來西亞料理的照片看起來真是如此美味,真希望我們有機會也能享用,這是池先生一年又一年的改善,只有去付出與思考,才能有機會走向那成功之路,我們都有自己獨到的特點,如何將其化作金錢,那便是一條道路,如何將其化作道路,那便是要先嘗試,沒嘗試是誰知如何做起,逐漸發展,不斷嘗試才真有可能,我們可能會失敗,但這不能讓我們止步,感謝池先生給我們的啟示,馬來西亞的特點讓其能成功,我們呢,我們從自己的特點中找出成功的路吧。

心理四甲  李哲豪

對於池家瑋先生今天在上課講的很多東西非常的有感覺,第一個讓我現在回想起來的是餐飲業人力不足,因為池先生是開餐飲店,肯定是需要一些外場或內場人員,其實有做過餐飲業的人,都一定知道餐飲業很辛苦,雖然這類工作經驗要求,不像其他專業工作需要高度專業,並有完善的SOP讓我們更快去上手這份工作,但面對廚房的高溫、洗碗以及外場的顧客,可能會偶爾提出奇怪的要求或奧客,讓這份工作變得不是這麼好做,我之前也有在中原夜市的韓式炸雞店打過工,雖然只上班五小時,但工作卻忙得累人,人手不足時須兼顧內外場,要會炸東西、要刷碗、還要幫客人點餐及介紹餐點及備料,光是下油鍋時,會噴濺這點就會勸退很多人了,甚至忙到不可開交時,錯誤率容易上升還要被扣薪水。

讓大部分的人不願意做的原因一部分是薪水很低,頂多基本薪資加一點,像我那間就只是基本薪資,但導致我離職的原因,是因為主管常常動不動就對員工罵髒話,以及工作指派不公平,女生在旁邊納涼不做事跟主管聊天,男生拼命做苦力活,一個人兼兩個人用。重點扯遠了,有做過餐飲尤其是火鍋的就知道很累人,但我認為餐飲業人手不足主要是薪水開太低,台灣各行各業的薪水普遍不高,那明明一樣的薪水可以去711打工吹冷氣,還不用做苦力活,為甚麼要去做累人的餐飲業,比起一般工作,假日還不一定能放假,餐飲業的基層只是一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升遷制度還不一定有,只適合當過渡期時做。

另一點對於池先生講的很有感覺的是餐廳在不同時期要有不同策略,我認位剛開始池先生的小攤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攤車是不用開發票的,就像夜市中的小攤販一樣,那這樣子也導致說不用報所得稅、以及其他費用,在成本上就省了不少,說不定個人還可以申請低收入戶補助以及資源,只要名下沒有貴重財產的話。那之後有一定客源時,說不定就能轉成店面來建立品牌,以及發展加盟來擴大自己的事業,但前提是做得起來啦,因為許多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都是成功的範例,導致我們認為創業很容易成功的倖存者偏差,但實際上失敗、負債的不計其數,所以我覺得池先生講的許多東西都是創業時需要注意的東西,包括自我分析、要選擇自創品牌還是加盟、受眾客群等等,這些細節在創業上不可或缺,或許少一個點都會讓創業失敗,每次聽都覺得又學到了一些,為自己的創業路上更進一步。